-
>
张承志文集(精装本12卷)
-
>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搜神记辑校 搜神后记辑校(上下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
>
《读风臆评》(一函二册)-木盒
-
>
(精)书人陆离:钤印签名题词毛边本
-
>
山东散文60年经典
-
>
我是猫
-
>
大家学术经典文库苏轼研究
所有人问所有人
¥22.0¥38.0话本小说史-孤本秘籍拾遗沥金
¥6.1¥19.0大法医:人体实验室
¥33.0¥39.8碎语文学-莫言文集
¥18.6¥32.0锌皮娃娃兵
¥41.8¥45.0文人与装鳖-民国名家随笔丛书
¥8.6¥20.0江山如有待
¥18.8¥25.0书桌平静又一年
¥25.2¥28.0文化演绎中的图像-中国近现代文学/美术个案解读
¥30.4¥45.0明诗评选-王夫之古近体诗评选三种
¥19.8¥33.0
平人闲话-著名学者王学泰逝世一周年 版权信息
- ISBN:7807162074
- 条形码:9787807162070 ; 978-7-80716-207-0
- 装帧:简裝本
- 版次:1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印刷次数:1
- 所属分类:>
平人闲话-著名学者王学泰逝世一周年 本书特色
世间的许多事情很难以好坏一而概之。有时想做好事,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类事我们经历太多了。社会里经常会发生事物关系错位的现象,如好坏、美丑、真假的颠倒等等。实际上,我们不该这样。西学关注事物的本体,喜欢刨根问底,一追到底;而我们的传统学问则关注“关系”,包括人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本体”,则采取”六合之外,存而不论”的态度。我们关注“关系”,而关系错位的情况屡屡发生。
平人闲话-著名学者王学泰逝世一周年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随笔作品集,收录了看电影的记忆、天桥杂忆、远去的贡院、大政府还是小政府等。
平人闲话-著名学者王学泰逝世一周年 目录
**辑 文化杂写
看电影的记忆
天桥杂忆
初中生活杂忆
我常读的几本书
平生风义兼师友——悼牧惠先生
远去的贡院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国际网络部与网友交谈
第二辑 平人闲话——《新京报》专栏
为《新京报》写短评
走堂会与民俗有什么关系?
不能把一切都娱乐化
让沟通更为顺畅
社会疏离中的“孝道”问题
给人方便,获得快乐
从容中道才是大国风范
“以考治天下”?
为什么一定是儿子接班?
意义重大而操作难
不能把物业办成一级政府
三业失衡放大着社会的不公
大政府还是小政府
如果钱真是多得花不完了
建一座古旧书业的博物馆
为什么会发生地域歧视?
文字改革的反思——说简繁体字带来的尴尬
一百年不遇,四百年一遇?
关注名人故居,深化文明建设
有感于“电影经典对白的评选”
“恢复玉河北段河道”献疑
第三辑 “好事”成灾
说左右
说尊严
也说“特立独行”
也说“边缘知识人”
也说不明白权
不讲理文章与语言暴力
警惕“好事”成灾
闲话精兵简政
人应该有所敬畏
先讲形式逻辑,再说辩证法
流言与谎言
万家痴迷清宫戏
京派市井文化的流变
新世纪·新秩序·社会控制
获解的愉快——兼说《国学宝典》
说“霸”与“称霸”
闲话“三教九流”
第四辑 历史与游戏
我写《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
《水浒传》思想倾向反思
游民与运动——答《新快报》记者田炳信先生问
侠本义考
中小学四门文科教育的反思
关于中国科举教育制度与中国现代教育现代的对话——废除科举一百年纪念
回首一年传统熟——关于传统的对话
清代文学与政治
不要盲目崇拜《四库全书》
谦谦君子,人淡如菊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评《邵燕祥自述》
日渐消失的古城——评《古城返照记》
中国古典诗歌要籍丛谈·后记
附录
旧体诗一束
平人闲话-著名学者王学泰逝世一周年 作者简介
王学泰:1942年12月生于北京,汉族。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著有《中国人的幽默》《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中国流民》《燕谭集》《多梦楼随笔》《剑闲杂说》《水浒与江湖》《重读江湖》《中国人的饮食世界》《华夏饮食文化》《幽默中的人世百态》《中国古典诗歌要籍丛谈》等。目前关注通俗小说及通俗戏曲等大众文化在民间的影响。
- 主题:
这本书不太好用好和不好形容,因为如书名所说,是「闲话」。有不少篇目是比较有价值的,比如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不少个人和社会运动的往事。但也有一些觉得没有阅读趣味的,有的新京报时评和那个网络对话没有留存结集的价值。 第三部分依然是讲老先生的专业「流民文化」,借此对流氓阶层做个了解吧。
- 主题:
这本书不太好用好和不好形容,因为如书名所说,是「闲话」。有不少篇目是比较有价值的,比如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不少个人和社会运动的往事。但也有一些觉得没有阅读趣味的,有的新京报时评和那个网络对话没有留存结集的价值。 第三部分依然是讲老先生的专业「流民文化」,借此对流氓阶层做个了解吧。
- 主题:
这本书不太好用好和不好形容,因为如书名所说,是「闲话」。有不少篇目是比较有价值的,比如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不少个人和社会运动的往事。但也有一些觉得没有阅读趣味的,有的新京报时评和那个网络对话没有留存结集的价值。 第三部分依然是讲老先生的专业「流民文化」,借此对流氓阶层做个了解吧。
- 主题:
这本书不太好用好和不好形容,因为如书名所说,是「闲话」。有不少篇目是比较有价值的,比如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不少个人和社会运动的往事。但也有一些觉得没有阅读趣味的,有的新京报时评和那个网络对话没有留存结集的价值。 第三部分依然是讲老先生的专业「流民文化」,借此对流氓阶层做个了解吧。
- 主题:
这本书不太好用好和不好形容,因为如书名所说,是「闲话」。有不少篇目是比较有价值的,比如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不少个人和社会运动的往事。但也有一些觉得没有阅读趣味的,有的新京报时评和那个网络对话没有留存结集的价值。 第三部分依然是讲老先生的专业「流民文化」,借此对流氓阶层做个了解吧。